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2节

这话绝对是真知良言。

躲着修史书,不仅可以避开新老皇帝的暗斗,而且修史书本身对古代文官来说,就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和进身的本钱。

古代官员死后的墓碑上,要是翰林出身,必然会刻上去。

要是修过史书,一下子又把9成翰林、九成九九的进士比下去。

这玩意就和你去过中央党校进修一样。

“多谢恩师教导,学生必然时时警示自己。”

袁东刚点点头,“你知道厉害关系就好,切勿和你那老师一样,蹉跎了十几年才明白这些道理。”

这下石仲魁接话也不是,不接话也不是。

只能对着袁东刚拱手一礼。

袁东刚顿时哈哈大笑起来。

……

辞别袁东刚,石仲魁又去拜见两个侍读学士。

但这两人对他的态度,看似热情,更多的却还是防备。

本来翰林院来了个六元及第的晚辈,就已经让他们感到浓浓的威胁了。

现在不到两个月,石仲魁就成了六品侍讲,这威胁程度已经让两人有些坐立难安起来。

石仲魁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解决这问题。

实在是即便自己想表达善意,别人也不会信。

反而觉得你这是别有用心,是在麻痹他们。

而且就算两人去詹事府当太子的属官,同样还会保留着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。

唯一的办法,就是两人升官去做六部侍郎,那时两人的目标,就是升任某个殿的学士,获得进入内阁的资格。

石仲魁最后只能暗示说,自己才21岁,这才让两个侍读学士稍稍安心不少。

正常来说,至少年内,石仲魁即便会升官,也不可能再升为侍读学士。

而是继续当侍讲,或者侍读的同时,兼着某个比正六品更高的官职。

而且他已经是侍讲了,不仅度过了进内阁需要当翰林的这一关。

还比其他庶吉士节省了至少10年的时间。

要是心急,那就走都察院,借着走清流言官的路来过度一下。

等升到五品、四品、再转三品的侍郎,获得某个殿大学士的身份,也是顺理成章的事。

不过这也不是没后患。

毕竟言官那时专门找人麻烦的讨厌鬼,得罪的人多了,等于能团结的人就少了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